在中国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世界茶祖文化发源地——茶陵,新春佳节,中华茶祖文化茶业园内,人流如织,严冬挡不住热情。他坚持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铸就了茶祖•三湘红茶祖•四水绿茶祖•五帝香茶祖•六姿花等茶祖系列产品品牌,其中茶祖•三湘红填补了近代湖南红茶的空白,并荣获2015年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从茶祖造梦开始到茶祖世界共识,对于茶祖印象来说,要担负起中华茶祖文化传播的重任,就必须在新时代有新担当。作为茶祖追梦人,黄成植带领他的团队正在努力奔跑着......
在过去的2019年各省两会中,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反映百姓心声,助力国家发展。各省的茶人代表也不例外,为两会带去了深思熟虑的提案议案。我们聚焦两会茶人新声音,洞悉茶界新动向,了解时代新趋势,或可给茶产业发展带来些许启示。当前,浙江已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茶业小镇,涌现出了一批精品茶旅线路、茶博园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正在为茶产业注入新活力,各地茶产业发展体系也正在逐步完善,第六产业发展理念雏形正在引领全省茶产业发展。李方建议依托各地方现有产业和科技力量的状况,针对地区茶产业特点,结合国际行业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开展茶产业战略规划的布局调研工作,制定福建省茶产业科技发展战略蓝图,形成产业良性闭环模式。
1949年以来,我国茶产业持续发展。目前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17年茶园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305.5万 h ㎡和267.9万 t。全球液态茶饮料的发展历史比固体饮料相对较晚,具有工业化生产规模的液态茶饮料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市场,主要采用速溶茶或浓缩汁,以及香料和甜味剂等为原料开发生产瓶装或罐装充气冰茶饮料。2010年日本静冈县政府公布了正在开展的茶饮料亿元大项目下一代茶饮料和提取物的研发计划,提出日本三代茶饮料的特征:第一代为加糖和充二氧化碳的茶饮料,易引发代谢综合征。
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讲述最多的出处,自然是收录在《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以及第四十二辑里茶商的两篇回忆文章,他们昔年卖到南洋的茶,如今又回到原产地云南,像产自茶乡易武的宋聘号这样的茶,不过价格已经翻了上百万倍。现为了进一步提高普洱茶质量、统一品质规格、巩固和发扬普洱茶的声誉,根据现有的经验,经过云南省普洱茶座谈会补充修改,提出普洱茶制造的工艺要求在全省试行。文件分析普洱茶在销区出现陈香的原因,主要与运输时间过长有关,在大历史周期里,销区有着上千年的陈茶饮用史,但陈香却在普洱茶界被引爆,被视为只有普洱茶才有的独特香气。而对香港人来说,普洱茶这三个字就意味着有陈香。
神农最早发现和利用了茶,此后,茶叶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其功效在中医学、医药学,以及现代医学中都有很充分的论述。本文拟从茶性、茶德、茶艺、茶友等方面入手论述茶在精神养生方面的作用。现代科学已经从茶的营养成分、功效成分的角度对茶的养生保健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茶叶具有抗癌、降血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抵抗辐射、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并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同。在中国茶学界,茶艺经常表示茶道,这是因为中国茶道,在传播到日本后,在日本大昌其道,形成了日本茶道,反而中国国内用到这个概念却少了,以至于一说到茶道二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日本。在长期的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中,这种精神一直贯穿其中。
张岱是一位悠游士林的浊世佳公子,也是晚明精致文人生活的集中代表,自然地,张岱十分精通茶道,对品茗有癖。张岱的饮茶生活是当时文人清雅生活的反映,他对于茶道的追求指向的是内心世界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而这种不染俗尘的品茗行为却与徽商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着多处的重叠交错,这让我们得以窥见晚明饮茶风尚盛行背后的经济因素和士商交杂的世情百态。当1645年张岱听闻了闵汶水逝世的消息后感叹道茶之一道绝矣,尽管一代茶人谢世,松萝茶的制作技艺却得以代代相传,闵茶被闵汶水的子孙绵延经营数十年不衰,松萝茶的历史地位也经由文人与商人的共同传颂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食茶,相对于饮茶而言之。食者,吃也,将茶之叶作为食物或食材,可以说食茶是对茶叶功能的全价利用。该书从食茶的文化源泉、科学内涵、地方特色、茶食茶点、茶食食材、茶食制作、食茶宜忌、食茶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详细介绍了我国各地的食茶现状和食茶特色,还从选料、做法、特点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六大茶类作为食材的茶食、茶菜样本,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借鉴性。
我的茶修养不是说用茶来修炼我自己,茶固然可以修身养性,但能用茶修养自己的人,首先是茶功夫很深的文雅之人,我显然还达不到如此高的境界。我所表述的我的茶修养是因我涉及茶文化之后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结缘,知行合一致良知成为我做好茶文化工作的主意,在茶文化基本知识的领域里事上练成为我琢磨茶文化的工夫,从而撰写成《茶文化的知与行》一书。此书发行后,受到茶文化界学者专家们好评,也受到社会上众多人士的点赞。全国著名茶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江西社科院资深研究员余悦先生,让我在他们新开设的六悦河·契茶书房开第一课。茶学界新秀、著名茶文化学者周重林先生也让我到云南昆明他开办的《茶业复兴》社交流分享。